北大学生为他们做了一件事!
2023-07-29 11:23:5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河南热线

在热浪翻涌的夏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舟山实践团的12名师生,应邀用镜头记录蚂蚁岛的日与夜,和渔民们一起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渔村民间艺术展览。

“蚂蚁岛里道眼——蚂蚁岛的日与夜”

7月12日,一场展览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开幕。北京大学舟山实践团的师生们自发组织策划,与蚂蚁岛渔民们共同创作了这场渔村民间艺术展。通过照片和物件呈现蚂蚁岛的日与夜、人与景,用四个主题讲述了渔人家的艰苦创业史。


【资料图】

“蚂蚁岛里道眼——蚂蚁岛的日与夜”主题展览海报

蚂蚁岛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南部,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却诞生了中国渔区的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实践中凝结出以“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为核心的蚂蚁岛精神。小岛人民是蚂蚁岛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是蚂蚁岛精神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无数个日与夜里,以辛勤的汗水写下了蚂蚁岛的故事。

为了完整记录和呈现蚂蚁岛渔村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奋斗故事,应浙江省舟山市委组织部的邀请,在舟山市普陀区委组织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管委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舟山实践团的同学们组织了一场艺术展览,帮助渔民们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蚂蚁岛的日与夜”展览共分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名都取自蚂蚁岛当地的民谣和诗歌,分别从人文风光、自然风光、人物肖像、生产劳动四个维度呈现蚂蚁岛及其渔民的生产生活图景。展览内容主要由照片和实物两大主体组成,其中照片大部分由实践团的同学们在登岛期间拍摄,而实物则包括渔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工具和由他们亲手制作的艺术品。每一位岛民都是此次展览的主角,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物件都勾勒着蚂蚁岛劳动人民平凡而动人的奋斗故事。

走家串户的新传人

本次艺术展览的组织筹办者,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舟山实践团的师生们。以“重走蚂蚁岛创业路,讲述渔人家奋斗史”为实践主题,实践团成员们自7月6日登岛起便在舟山市委组织部和驻村干部的协调下在岛上开启了走家串户的走访调研,从基层干部、当地村民、船厂工人以及讲解员的口中了解蚂蚁岛的历史、当下与未来。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小小蚂蚁岛“卧虎藏龙”,渔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别具一格却鲜为人知的艺术作品。一份调研报告难以承载渔民蓬勃昂扬的艺术创造力与热切鲜活的情感表达力,成员们一拍即合,决定为渔民办一场展览。

经过六天的实地调研与取景拍摄,实践团收集到许多图像、文字资料与岛民的日常物件。根据深入挖掘到的蚂蚁岛人与家乡的故事,结合当地民谣诗歌中得到的命名灵感,成员们将展品划分为四个版块,分类全方位展示蚂蚁岛的渔村故事。展览的名称“蚂蚁岛里道眼”灵感来源于舟山方言“里道眼”(在这里),寓意着希望以展览的形式描绘蚂蚁岛日夜流转之间的生活图景,在历史的辉煌和曲折中讲述蚂蚁岛人对美好生活的创业求索与赤忱热爱。

实践团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赵绮萱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在策展过程中,她和同伴们一起拜访了众多岛民,“除了风景优美,蚂蚁岛的人文气息同样令我着迷。九十九岁的李会计还在坚持为小岛做时政剪贴报、夏阿公自己学习毛笔字做小船消磨时间、八十多岁的阿婆还能清晰记得年轻时候的故事,他们的眼睛闪着光,笑容总是随处见。我们用五天的时间极限办展,亲手拍下每一张照片,挨家挨户向阿公阿婆们借老物件。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仅仅想展现我们眼中的蚂蚁岛,更想让这个小渔岛自己讲一讲他们艰苦创业、勇争一流的故事。”

实践团调研组组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蒋梅也表示:“在走访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蚂蚁岛蕴含的创新与合作互助的精神。在布展过程中,同学们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地提出新点子。展览办起来了,蚂蚁岛精神也已经融入我们这个团队。”

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吴陈阳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搜集物料时偶遇的夏秀夫阿公。“夏阿公听不懂普通话,但能识文断字,于是我们就用文字沟通。我们在纸上写,阿公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这种面对面的文字交流是我在过去二十年中从未经历过的。我既感受到小岛居民的淳朴、善良与热情,又对何为交流、何为田野、何为传播有了更切身的体悟。”吴陈阳说。

具体的远方和人们

几年来,实践团的指导教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王洪喆坚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访谈家人完成家庭史写作,鼓励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办家庭史展览。

王洪喆老师指出:“五天时间里,同学们学会了听这里的语言,倾听抗日渔家、女轮机长和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故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蚂蚁岛人的日常生活,发掘普通人中的艺术家和记录者。为渔民办一场展览,这是难得的学习和成长。在祖国海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变得具体起来,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有用起来,年轻人的心也变得澎湃起来。”

去年暑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实践团前往陕西佳县,在泥河沟村建起“黄河照相馆”为村民免费拍照,记录下最淳朴真实的乡土影像。去年参加了佳县实践团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子涵今年也来到了舟山,在团里担任视频组组长。同时参与两次社会实践的她感到非常幸运:“泥河沟与蚂蚁岛,从陕北高原的小山村到东海岸的小海岛,不同的发展方式,不同的风景与人,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我看到了祖国基层多样的面貌;但同时我又在二者的不同中感受了一种相似的、一致的基层力量。这里安放着群众生活日与夜的角角落落,让我得以在其中去细数当下生活中蕴藏的沧海桑田,去琢磨生活在土地上的个体生命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撞见每一个他们时望见我们。”

谢雨欣是团里唯一的舟山本地人,在实践中全程担任团队方言翻译与布展指导的角色。回忆起此程的点点滴滴,她十分感慨:“记得刚上岛后讨论展览方案的第一个晚上,我问大家‘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表达的是什么?’聚焦点放在哪里还难以确定。但通过几天在当地的走访,大家不再局限于关键词的取舍,更看到了这些历史背后的一个个人,每一位岛民的生命历程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也有共通的时代缩影。让历史来串联人,人们去关照历史和当下。开展后,人们在展厅里的一张张照片前互相指认、聊起过往的场景让在场的我们看到了这个小小展览发酵出的一些美妙余波。”

浮沉于时代变迁之中的小小蚂蚁岛,随着船舶的不断出海与归航延展、拓宽自己的生命,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岛民。“蚂蚁岛里道眼”主题展览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观者扬帆而来,浸入蚂蚁岛的日与夜中,尽览自然风光、踏访红色根脉、亲历劳动场景,深掘在地知识生产与历史文化传承之基,在小岛生活中重新感知与理解人与自然、社会及媒介的紧密联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也在实践中体悟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内核,用多种媒介形式连接自我与他者,讲好新传故事、北大故事与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hN_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