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揣着成为一名化学教师的梦想,福建一所高校的夏范范在选专业时,毅然选择了化学专业。被化学专业“圈粉”,是因为夏范范初中时在学校开设的化学实践课上感受到了自然科学的魅力。在大学里,她也总是能发现化学的美妙之处。“化学就像一种神奇的‘魔法’,当我看到经过8天努力合成的电池能够在电路上正常运行,看到原本只在售卖柜中见到的口红、护手霜被自己制作出来时,总会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当年在志愿专业中填下“机电工程”的陈成辉完全没有想到,几年后的自己会在云贵高原上挖坑、布线、拌水泥、安天线,建起小型射电望远镜阵,搜寻来自宇宙的微弱信号。高中刚毕业时的陈成辉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了“应该不愁就业”的工科类专业。进入大学后,丰富的涉猎让他找到了真正的兴趣所在,跨专业考了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研究生。如今他正在这一领域读博:“我学到的专业技能,比我的专业名字更重要。”
(资料图片)
随着各省高考成绩和分数线陆续公布,许多高考生迎来专业选择必答题。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及职场新人发起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专业选择考量和在大学里的专业学习体验,共回收来自162所高校学生或毕业生填写的有效问卷2048份。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专业时,就业情况(79.79%)是受访者认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还有专业的未来发展(72.66%)、个人的兴趣和特长(70.61%)等。
就业、个人兴趣、国家社会需求等是选专业主要考量因素
就读于安庆师范大学的李妍纯惠用“手足无措”形容自己填报志愿的场景。在她看来,刚从高中机械的学习生活中脱离出来,自己缺少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对各个专业的了解也十分局限和单薄,“再加上自身信息搜集的能力较差,身边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我只能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信息,考量各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57.18%受访者在选专业时比较迷茫,22.36%受访者感到非常迷茫,20.46%受访者没有感到过迷茫。对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不明确(65.77%)、对专业了解有限(55.42%)是主要原因。
在陈成辉看来,高中阶段能涉猎课外领域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对各个专业、行业的了解有限,甚至抱有刻板印象是很正常的,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进行判断,可能产生一定的偏差。但陈成辉觉得专业选择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在20岁左右的年纪,有很多调整和试错的机会。
曾经有明确目标的林子轩,读大学后想法慢慢发生了转变。因为被一部影视剧中的律师风采所折服,他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里填了“法律”,在同一学校的第二志愿里写下了“新闻”。被新闻专业录取后,他在大二辅修了法律。“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些悬殊。”法律学习需要掌握很多繁难、枯燥的法条,尽管理解要想成为出色的律师,这些学习必不可少,但林子轩很快发现,影视剧赋予角色的光环给他蒙上了滤镜,而他并不适合学法律,反而是需要接触很多新鲜事物、和人打交道的新闻传播专业,很适合他的性格。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专业时,受访者主要会考量个人兴趣(55.96%)、国家及社会需求(41.55%)。除了吸取亲友建议外(47.90%),网络也是受访者查询或咨询专业选择建议的重要渠道之一(33.79%)。
综合考虑了自己擅长的学科和兴趣方向,刘志成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和生物科学纳入了自己的考虑范围。在网络上搜寻很多资料后,刘志成对“能与生物打交道”的专业兴趣愈发浓厚:“最终,我与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下了缘分。”
“因为高考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我决定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在确定了可能会被录取的学校之后,李妍纯惠便“集中火力”,在专业选择上下起了功夫。“先通过学校的官网和相关App,搜索各个专业的实力、就业前景,再综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缩小选择范围。”左右斟酌后,英语专业和广播电视学专业进入了“决赛圈”。最终她如愿被安庆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录取。
专业选择并非“一锤子买卖”
大学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让刘志成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态度从感兴趣变成了热爱。“大一下学期,我加入了一个生命科学竞赛团队,主要做玉米抗病基因研究。历时一年多,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他看来,在选择专业的诸多参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我所在的生物类创新实验班就是由一群对农业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自主申请而组建的,几乎每一名同学都参加了科学研究或是创业实践项目。”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10.94%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25.83%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47.17%受访者认为相对可以,13.48%受访者不太满意,认为专业不是自己向往的,2.59%表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去年从河南一所高校毕业的震宇选择了跨考心仪的金融学硕士。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为了使分数利用最大化,他不得不在专业选择上妥协。虽然被顺利录取,但他发现自己对“千辛万苦”选择的专业始终提不起兴趣。相比之下,震宇对经济学知识更感兴趣,他享受参与经济活动、理解市场背后蕴含的规律的过程。“当你意识到世界的运作原理并不复杂时,你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这坚定了震宇跨专业考研的决心。他从大二开始着手准备,收集金融学的书单和必修课程清单,考取技能证书,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即使是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会有挫败的时候。第一次考研失利后,震宇萌生了放弃学习金融学专业的想法。但很快他发现自己无法从这个专业中抽离出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现象。我只是想买一根雪糕,但是脑海中闪过的全是通货膨胀的名词解释,思考到底是应该加息还是减息”。金融学专业已经融入了震宇的生活,他最终还是调整好了心态,投入到“二战”复习。“二战”上岸后,震宇马不停蹄地开始在证券公司实习,每天可以和金融实务打交道,他十分开心。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足时,25.84%受访者会寻求转专业的机会,24.92%受访者会自学、多去听感兴趣的课,29.18%受访者通过参与课外培训提升在感兴趣方向的能力,31.61%受访者会尝试跨专业考研,28.57%受访者会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实习机会,35.56%受访者会瞄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了解就业需求并尽可能为之努力,46.81%受访者选择走一步看一步。
真正就读了机电工程专业后,陈成辉发现这并不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向,但本着“学到的技能最为实用”的初衷,他对课程的学习很用心。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大学是一个不需要付出很多成本就能安心学到很多东西的地方”,利用这个黄金时期,他“疯狂”吸收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朋友向他演示了如何用电脑与软件,配合无线电设备接收无线电信号,并显示对应的频谱图像,这让他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很快,他自学考取了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并办理了业余无线电台执照。在研究相关设备时,他发现无线电相关设备和射电望远镜也有关联。对此如痴如醉、钻研入迷的陈成辉经过一番探索和思考,决定转为学习天文技术。陈成辉觉得,即便发现专业和自己的喜好不符也不用灰心,学好基础学科和专业技能,课余时间多去涉猎不同的方向,即便暂时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也可以为找工作做准备,并更有机会转型做自己喜欢的领域。
师兄师姐建议:既要剖析自己,也要了解社会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帮助高中毕业生更好地选择专业,高校可以多推出专业及就业方向的介绍(65.38%);提升中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认识社会(62.06%);在高考后推出面向毕业生的志愿填报辅导(56.15%);等等。
李妍纯惠觉得,志愿填报是人生的重要节点,需要高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合力。各个中学可以邀请读大学和毕业的校友回校做经验分享,大学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为新生提供更多专业信息以及填报志愿的建议。“bilibili有‘我的志愿’栏目,抖音也会推出高校直播,高校的教授和学长学姐平时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进行科普”。
不过,受访者也建议准大学生对网络平台信息保持谨慎。70.65%受访者认为社交网络平台信息混杂,多看的同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59.42%受访者认为网上建议很少考虑个人特质,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47.07%受访者认为其提供了较多有用信息;36.23%受访者认为有些信息有误导性,需要谨慎对待。
陈成辉觉得,一些专业介绍带着介绍者的“有色眼镜”,不管是讲述专业情况、就业前景,还是“避坑”指南,都有可能较为偏颇。他建议正在选专业的准大学生,除了专业介绍,不如也多看看某个行业的行业故事、行业人士故事等,更丰富立体地了解行业。
复盘自己填报志愿的经历,李妍纯惠认为切忌因碎片化的信息走进认知的误区。“尤其是在高考填志愿大热点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更考验新生家庭的信息辨识能力。不要因为‘热门’或‘冷门’的刻板印象,盲从或武断地排除一些专业。需要多看、多听,搜集可靠充足的信息,为决策建立基础。”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8.32%受访者建议选专业先评估自己的喜好和优劣势;70.90%受访者认为需要对意向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充分了解;58.79%受访者建议多向行业人士咨询专业现状和前景;等等。
“除了兴趣外,还要考虑专业与自己的适配度。”刘志成建议,可以在院校的官网上下载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发展计划,“可以反问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些课程,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未来的人生规划是否符合。为了避免在选择过程中过于理想化,还可以多向身边的学长学姐询问经验”。曾为喜欢的专业奋不顾身的震宇也持同样的观点,“除了要注重兴趣,对职业有长远的考量,专业的就业前景、考研难度以及目标院校的保研比例等也要查清楚。”震宇也希望正在填报志愿的学弟学妹不要太过于焦虑,要明白在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里,都需要持续努力,不会一劳永逸。
林子轩建议学弟学妹在自我剖析的同时,也要更多地了解社会、制定职业规划。“尽可能去了解国家、社会需求,以及目标专业的就业情况等等。如果中学阶段没有特别的了解途径,那么就要在大学阶段多去实习、多去尝试不同的领域,甚至也要尝试和自己专业不同的行业。”而现在,他即将到一家券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实习,开启全新的尝试。
选择了个人志趣与国家发展方向同频共振的专业,刘志成对扎根农业这片土壤的决心更加坚定。“希望能从事植物和作物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我国生物学和农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刘志成提到,他会积极鼓励身边的学弟学妹报考自己所在的专业,“现在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农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来到农业类院校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夏范范、陈成辉、震宇、林子轩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见习记者 罗希 实习生 杨紫琳)

-
空调病能自愈吗?空调病吃什么药?空调病主要是由于在密闭环境中,因为开空调时往往会关闭门窗,部分人群就会出现乏氧症状,比如头晕、头痛,部分人群可能更敏...
-
吸入甲醛后如何排毒?吸入甲醛后会一直停留在体内吗?吸入甲醛以后,由于吸入的浓度不一样、症状不一样,排毒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只是家庭装修有甲醛味,脱离环境,即为非常好的...
-
酒精过敏吃什么药?酒精过敏的症状是什么?酒精过敏没有特效的药,和其他东西过敏一样,就是对症的抗过敏治疗。酒精过敏是由于体内缺乏乙醇的转换酶,这样乙醇就不能代...
-
中毒性菌痢多见于什么人?中毒性痢疾分为哪三型?中毒性菌痢不是发生在某个人或某种特定的人,因为是由于吃到不洁或者不干净食物导致的结果,所以并非体质弱或者某些人易感。...
-
甲醇有毒吗对人体有害吗?甲醇是易燃液体吗?甲醛有毒,对身体有伤害,所以不要粗心大意,感觉浓度不高,对身体伤害不大。实际上浓度不高,如果长时间的接触,也可能引起...
-
空调病能自愈吗?空调病吃什么药?
2023-05-31 10:52:06
-
吸入甲醛后如何排毒?吸入甲醛后会一直停留在体内吗?
2023-05-31 10:51:14
-
酒精过敏吃什么药?酒精过敏的症状是什么?
2023-05-31 10:50:05
-
中毒性菌痢多见于什么人?中毒性痢疾分为哪三型?
2023-05-31 10:49:00
-
甲醇有毒吗对人体有害吗?甲醇是易燃液体吗?
2023-05-31 10:47:32
-
全球热点评!专业选择必答题|近八成受访青年选专业最看重就业前景
2023-06-30 08:02:37
-
长护险提质扩面 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
2023-06-30 08:03:48
-
每日看点!“走心”毕业季:受访毕业生最深的感受是难忘和成长
2023-06-30 08:15:16
-
校园里最难忘的人 71.6%受访毕业生选择了同学
2023-06-30 08:06:27
-
雄安新区启动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
2023-06-30 08:14:34
-
焦点精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河南省文旅产业“旗舰劲旅”劲道十足
2023-06-30 08:19:44
-
司法部:删减学历、学位等公证证明材料116项-天天信息
2023-06-30 07:58:45
-
黄河科技学院:“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未来
2023-06-30 08:03:08
-
【新要闻】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关注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丨文旅消费 愈潮愈出圈
2023-06-30 08:06:21
-
上半年超20城放松住房限购限售,报告:未来核心城市政策有望适度调整-时讯
2023-06-30 08:21:32
-
威马汽车、天际汽车再传“利空” 造车新势力“掉队者”可能撑不过今年?
2023-06-30 08:04:07
-
每日热文:郑州将于9月1日推行使用新版商品房买卖合同
2023-06-30 08:18:10
-
集成电路“玩转”风力发电“大块头” 河南集成电路产业要聚力升级-今日热讯
2023-06-30 08:08:44
-
世界热点!最后一搏 万达商管四闯港股
2023-06-30 08:21:28
-
动态:募资近2100亿 A股IPO晒中期成绩单
2023-06-30 08:13:59
-
世界热资讯!掮客涌动 贴息存款卷土再来
2023-06-30 08:21:28
-
快讯:美国2018年佛州帕克兰高中枪击案渎职校警被判无罪
2023-06-30 08:18:30
-
搭建平台谋创新 产学融合促发展 惠济区举办“万人助万企”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_环球时讯
2023-06-30 08:19:09
-
超60架飞机参展!2023亚洲通用航空展于11月在珠海举行
2023-06-30 08:05:05
-
焦点快播:开封召开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第三次工作推进会
2023-06-30 08:08:39
-
天天看热讯:高新技术助农增收
2023-06-30 08:20:30
-
全球观点:【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经开区潮河办事处: 在新征程上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6-30 07:56:30
-
健全灾害救助体系 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全球今亮点
2023-06-30 07:58:54
-
观察:新编历史剧《吴隐之》在我市开始巡演
2023-06-30 08:17:09
-
郑东新区党工委第三巡察组巡察龙湖党工委金融岛工作站
2023-06-30 07:57:45
-
二七区建中街街道永安社区:微网格“楼院发声员”上岗 说出居民心里话-世界今日报
2023-06-30 08:18:09
-
【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豫酒新势力 皇沟馥香谱新章 天天热闻
2023-06-30 07:59:04
-
郑州:下“真功夫” 提“硬实力” 树立“学有优教”的幸福标杆
2023-06-30 08:12:30
-
最高气温37℃以上!郑州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全球播资讯
2023-06-30 07:56:26
-
【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向美而行见臻心 今日热文
2023-06-30 08:08:07